深圳科学技术馆:扎哈事务所+北京建院新作,正式开放

深圳科学技术馆:扎哈事务所+北京建院新作,正式开放

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深圳科学技术馆(下文简称“科技馆”)于5月1日正式开放。这座全新的展馆将展示科学探索、突破性研究,以及技术发展的未来可能性,探讨科学力量及其塑造未来的科技革新。

作为全球最大的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接近1亿)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深圳科技馆将与深圳本地的知名科技企业、高校、中小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育创新精神,并展现深圳作为全球新技术开发引领者的持续创造力。毗邻深圳地铁光明站,科技馆的设计也呼应了其区位特征,以面向城市的整体球形体量定义科学公园的东南角。

建筑体量向西延伸至公园内部,并逐渐拉伸延展,形成一系列能俯瞰整个公园景观、富有动感的户外露台。这些露台既是中庭周边室内展厅的功能延伸,更为城市打造了重要的新型公共空间。

建筑包含35,000平方米的常设及临时展厅,6,000平方米的沉浸式剧场与影院,以及5,400平方米的研究实验室、教育设施和创新中心。它们与34,0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设施和仓储生产区,共同构成科技馆的完整功能体系。场馆内部,多个展厅从中庭的地面与墙面中延伸而出,另有些展厅悬浮于尺度恢弘的中庭公共空间之上,通过直观的视觉线索引导游客在馆内相互连接的空间序列中自然穿行。

中庭的丰富视角与材质组合,也将为访客开启令人兴奋的探索之旅。面向公园的大面积玻璃幕墙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将自然光线、景观和无限的好奇心引入建筑的中心。

设计遵循被动式环境策略,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及围护结构进行测试与优化,以适应深圳亚热带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年太阳辐射、温度、湿度、主导风向、空气质量等多变参数。建筑朝向经过精准计算,以实现中央中庭的太阳得热最小化,同时确保对公园全景视野无遮挡。为屏蔽直射阳光以提升游客舒适度,科技馆各楼层露台通过遮阳设计优化环境性能,并创造出一系列可俯瞰公园的遮阳户外空间,为参观展览时提供休憩与沉思的场所。为了减少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和太阳辐射下,建筑采用了一套不锈钢板系统,在外立面与外墙之间形成了一个通风空腔。该系统延伸至屋顶,屋顶部分还集成了光伏设备,用于现场能源生产。

科技馆外立面应用了中国首例大规模双色INCO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电解质配方与氧化时间,在钢板表面生成纳米级氧化膜,形成具有自保护、自清洁功能的微层结构,显著提升其耐候性与耐腐蚀寿命。同时,该技术无需喷涂即可赋予不锈钢材质的细腻纹理与丰富的色彩。外立面色彩渐变从深蓝过渡至多种灰色调,营造出天体在宇宙中环绕运行的动感,同时增强视觉深度与肌理感。

设计目标是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高的三星级认证,其128,27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通过被动式设计与智能管理系统联动高效设备,预计年度能耗将降至15.4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相应减少电力需求产生的碳排放量至每年约125.89千瓦时/平方米。设计目标是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高的三星级认证,其128,27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通过被动式设计与智能管理系统联动高效设备,预计年度能耗将降至15.4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相应减少电力需求产生的碳排放量至每年约125.89千瓦时/平方米。项目采用数字孪生建造工艺,结合BIM+三维扫描技术,将复杂曲面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精度。建筑内遍布关键节点的综合网络,实现了施工过程与数字模拟的实时同步验证;机器人多点成型技术则精准塑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复杂曲面形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